【大河财立方 记者 史冰倩】2025年中报季刚刚落幕,多家创新药企业交出上半年“成绩单”。经过多年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与产品逐步落地商业化,部分头部创新药企已迈入盈亏平衡的拐点,行业整体呈现盈利向好的趋势。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然而,在这股向暖的潮流中,部分企业仍未能摆脱亏损,甚至一些已经“摘U”的企业再度出现亏损,显示出行业在高研发投入及单一产品依赖下的盈利波动性,创新药企盈利的可持续性仍面临现实考验。
多家药企扭亏为盈,BD交易与商业化双轮驱动
今年上半年,百济神州、乐普生物-B等企业成功扭亏为盈,另有多家明星药企大幅减亏。
8月6日,百济神州公布2025年上半年主要财务数据,实现营业收入175.18亿元,同比增长46.0%;营业利润达7.99亿元,归母净利润达4.5亿元,较上年同期均实现扭亏为盈。这是百济神州上市以来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主要得益于产品收入大幅增长和费用管理提升。
乐普生物-B于8月20日发布中期业绩,取得收入4.66亿元,同比增加249.59%;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4174.5万元,去年同期则亏损1.92亿元。业绩转亏为盈主要归功于MRG007的许可合作收入及普佑恒?的销售收入增长。
此外,荣昌生物、诺诚健华等企业虽未完全摆脱亏损,但亏损额已大幅收窄,盈利能力显著改善。今年上半年,诺诚健华实现营业收入7.3亿元,同比增长74.3%,归母净利润为-0.3亿元,同比减亏88.51%。营业收入增长主要系奥布替尼销售量持续增加及达成授权许可确认相关收入所致,其中药品销售收入增长53.47%;
梳理上述公司财报可知,产品成功商业化及对外授权(BD)成为推动业绩增长的双引擎。
2025年上半年,百济神州实现产品收入为173.60亿元。驱动百济神州业绩突破的核心引擎是其自主研发的明星产品――百悦泽?(泽布替尼胶囊)和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的销售增长。其中,百悦泽贡献了125.27亿元营收,营收占比超七成,目前已在全球75个市场获批。
此外,BD(商务拓展)交易已成为部分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多家公司借此首次实现扭亏为盈或大幅减亏。
根据中邮证券研报,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许可授权)总金额已接近660亿美元,赶超2024全年BD交易总额。医药魔方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出海交易金额484亿至660亿美元,占全球BD交易总额的30%以上。
“医药一哥”恒瑞医药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7.61亿元,同比增长15.88%;归母净利润44.5亿元,同比增长29.67%。创新药对外许可已成为恒瑞医药的常态化业务和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两笔重要对外授权报:与默沙东就Lp(a)口服小分子药物HRS-5346达成全球授权协议,获得2亿美元首付款及最高17.7亿美元的里程碑金额;将SHR7280部分权益授予德国默克,获1500万欧元首付款。
尚未有产品商业化的和铂医药则凭借BD模式连续盈利,被市场称为“BD之王”。其中报显示,上半年总收入7.25亿元,净利润约5.23亿元,同比激增51倍。报告期内新增4项BD交易,来自阿斯利康的首付款、里程碑付款等达1.75亿美元。截至目前,和铂医药累计合作超40项,潜在总金额逾百亿美元。
盈利稳定性不足,行业波动性凸显
尽管行业整体向好,仍有部分企业显示出盈利波动性,甚至由盈再转亏,反映出创新药企业仍面临较大经营不确定性。
根据百利天恒披露的2025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1亿元,同比下降96.92%;归母净利润为-11.18亿元,同比下降123.96%,由盈转亏;扣非净利润为-11.76亿元,同比下降125.33%,由盈转亏。基本每股收益-2.79元,同比下降123.97%。
对于业绩较上年同期下降的主要原因,百利天恒方面解释称,主要是公司围绕全球化发展战略,持续保持创新药的高研发投入,以及上年同期与BMS达成的合作协议首付款到账并确认相关知识产权收入,导致净利润等核心利润指标较上年同期降幅较大所致。
8月28日,神州细胞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约9.72亿元,同比下降25.5%;归母净利润约-3377.11万元,同比下降126.87%。对于收入下滑,神州细胞表示主要原因是受地区及地区联盟集采降价、医保控费等影响,重组凝血八因子的整体市场收缩,公司核心产品“安佳因”的销售收入出现一定程度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神州细胞、百利天恒两家科创板公司在今年5月达成“上市时未盈利企业首次实现盈利”情形并取消特别标识“U”,此次摘U后首份半年报再次陷入亏损。
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一些在此前已实现盈利的创新药企再次出现亏损,深刻反映出了创新药企行业所处的高风险、高投入特性。一方面,创新药企往往依赖单一或少数几个核心品种的商业化成功或偶发性的大额BD收入来实现短期盈利,业绩基石并不牢固。
“另一方面,企业为维持长期竞争力又必须持续投入高额研发费用推进管线、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一旦在研管线进展不及预期、明星产品面临集采降价或竞争加剧、或未能持续达成新的BD交易,业绩极易出现波动甚至再度亏损。这也提醒市场,应从更长周期理性看待创新药企的盈利稳定性和成长价值。”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政策与市场利好,深层挑战亟待解决
创新药是资本市场上半年最火热的板块之一,也是最高频的热词之一。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创新药指数、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已收获21.84%、54.16%涨幅。
在各种利好的刺激下,创新药个股涨幅巨大。具体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最新收盘日,今年以来舒泰神累计涨幅644.35%,博瑞医药累计涨幅224.81%,益方生物累计涨幅193.89%,三生国健累计涨幅152.88%,可谓是牛股频现。
政策端也释放出积极信号。7月1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进一步完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的多项政策,包括完善医保支付政策、优化审评审批流程等。
然而,行业高景气度的背后,一系列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依然制约着可持续发展,亟需各方共同破解。
在研发端,当前研发管线靶点集中度高(如PD-1/L1、HER2等),“内卷”现象尚未根本缓解,而真正的首创新药(First-in-class)仍然较少。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十八届西普会上,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创始人俞德超称,当前中国创新药靶点同质化率达79%,出海产品中位销售额仅0.8亿美元。他表示,在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创新药阵地的背景下,行业必须从“数量”走向“质量”。
而在支付端,医保谈判“以量换价”显著提高了药品可及性,但也对企业利润和再研发能力构成压力。
近日,国家医保局发布首版商保创新药目录,121个药品通过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初步形式审查。全球首个靶向Trop-2的ADC药物注射用戈沙妥珠单抗;5款CAR-T细胞疗法;登顶全球“药王”的司美格鲁肽的口服产品;国内首个血友病基因疗法波哌达可基注射液……多款高值“明星药物”在国家医保局近日公布的通过初步形式审查的商保创新药目录中亮相。
方正证券发布研报称,商保创新药目录的推出有助于拓宽创新药的市场空间,激励药企加大研发力度,是创新支付体系的重大探索,为创新药生态的完善注入新活力。
业内人士表示,从患者端看,商保目录为中高收入人群及肿瘤、罕见病患者提供了医保外的用药保障,显著降低自付比例,提升高价创新药可及性。对企业而言,商保目录开辟了收入新渠道,尤其帮助Biotech企业加快变现,缓解研发压力,支撑创新可持续。
艾媒咨询CEO张毅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市场与政策双重利好的驱动下,未来三年左右预计将是中国创新药企整体进入盈利通道的关键阶段。这意味着无论从资本市场估值、投资价值还是企业战略方向来看,该行业都将迎来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
责编:李文玉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发表评论